《证券法苑》是上海证券交易所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连续出版的法学学术著作,并已被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收录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CSSCI)来源集刊。《证券法苑》致力于繁荣资本市场法治研究,弘扬资本市场法治理念,推动资本市场法治建设,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证券法苑》坚持学术性与实践性并重、现实性和前瞻性兼顾,紧紧围绕我国资本市场的改革发展,密切关注资本市场法治动态,集中研究资本市场立法、监管执法和司法等法治活动,深入剖析资本市场法律制度和法律关系,积极探讨资本市场法治建设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
《证券法苑》设置“理论前沿”“专题研究”“名家论坛”“热点追踪”“制度研究”“市场监管”“域外法制”“法学随笔”“案例评析”等栏目,每卷根据实际情况略有不同。
2017年起,《证券法苑》计划每季度出版一卷、视稿件质量全年出版3-4卷,诚邀各界惠赐稿件。现就征稿相关事项说明如下:
一、征稿范围
《证券法苑》选题范围包括:证券法、公司法、金融法等的法理研究,资本市场法治发展动态研究,资本市场监管的法律研究,资本市场创新的法律研究,资本市场典型法律案例研究,境外资本市场法律制度研究等。特别是,在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欢迎就中国特色资本市场监管与制度问题开展深入探讨研究。
参考选题如下(可不受此限):
1.新《公司法》实施:新《公司法》修订通过后,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等“关键少数”的规制路径,公司治理结构的职权与设置,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管制度,股份发行与转让制度的改革方向,公司集团化趋势下的法律应对策略。
2.发行上市全链条监管制度:注册制制度创新与实践评估,上市公司监管与退市、中介机构规范从业等制度的实践情况、法律问题与对策,注册制司法保障的法律问题探讨分析。
3.信息披露制度: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方向,如何提高信息披露制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如何界定和分配信息披露法律责任,自愿性信息披露制度的逻辑与完善建构。
4.证券交易制度:多层次市场上市、交易、登记结算、转板制度体系完善,交易技术发展(另类交易、程序化交易、高频交易、暗池交易等)对传统证券交易制度的挑战与监管对策。如何通过交易制度设计与强化交易监管,助力投资者公平交易权益维护。
5.证券监管执法机制:新形势下如何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近年来境外资本市场监管体系与制度的发展变化。从严打击证券违法行为过程中的法律适用与完善问题,如何实现监管执法“长牙带刺”、有棱有角。
6.投资者保护制度:内幕交易、操纵市场行为民事赔偿责任制度构建,证券市场民事诉讼制度完善,证券市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等投资者保护制度完善。强化全方位立体式追责,加强行政监管与民事赔偿、刑事追责的衔接机制。
7.资本市场稳定发展法律制度:研究机构投资者等长期资金入市配套机制,场外衍生品对证券市场的影响评估与制度完善,证券市场风险监测、预防、化解与逆周期调节机制建设,以及证券市场稳定安全法律制度构建。
8.资本市场制度型对外开放:红筹企业境内发行上市法律问题研究,证券法律冲突与域外法律适用,跨境监管协作机制构建。统筹开放与安全机制的法律问题研究。
二、投稿要求
1.论文应当立论科学、论据充足、论证严密、层次清晰、语言流畅,尤其欢迎贴近市场脉搏、具有学术深度和实践应用价值的文章。稿件篇幅以一万字左右为宜,特别优秀稿件不受此限。
2.投稿请发送至以下电子邮箱:zqfy@sse.com.cn(建议投稿后电话确认)。所有投稿应符合国家著作权规定、公认学术规范和本刊“编辑体例”要求(详见上交所官方网站http://www.sse.com.cn/“关于”栏目或《证券法苑》图书)。
3.本刊实行匿名审稿制度,作者投稿时请一律将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月、工作单位、学位、职称、研究成果等)、通讯方式(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等)以及本文是否为何种课题成果等内容,另页单独注明,正文中不要出现任何个人信息。
4.《证券法苑》编辑部保留对来稿进行文字性和技术性修改的权利。《证券法苑》所刊文章,均不代表上海证券交易所观点,文责由作者自负。除作者特别说明外,其文章均为其个人观点,与其所在单位、职务无关。
5.向《证券法苑》投稿即视为授权本刊将稿件纳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及CNKI系列数据库、“北大法宝”(北大法律信息网)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以及本刊确定的其他学术资源数据库,本刊支付给作者的稿酬已包含上述数据库著作权使用费。如有异议,请在来稿时注明,本书将做适当处理。
6.凡投给本刊的稿件,请勿一稿多投。自投稿之日起3个月未接到本刊用稿通知的,作者可以自行处理。稿件编辑过程中如拟被他刊采用的,请作者及时告知相关决定,以免重复刊发。
7.联系人:
赵老师 电话:021-68602391;
张老师 电话:021-68602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