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聲音

瑞銀資産管理 施斌

瑞銀資産管理從2007年開始,先後通過QFII和RQFII投資中國A股市場。因此我們對A股市場非常熟悉,並且認為2014年推出滬港通是中國資本市場的一次重大飛躍。

滬港通的運用令瑞銀資産管理受益匪淺

A股市場有其特性和獨特的投資機會。通過滬港通,中國內地股票投資者可以以最佳的方式來配置他們的投資。不僅我們在海外發行的中國股票基金可以直接投資于中國A股市場,其他新興市場和全球的基金産品都有機會投資A股。 瑞銀積極參與滬港通使用,並且獲益匪淺。我們的基金從A股藍籌股的反彈中獲得了良好的收益。後續我們也發行了完全通過滬港通投資于A股市場的基金産品。

滬港通對中國內地金融市場的全球化不可或缺

我們認為,滬港通的開通,極大地提高了投資A股市場的便捷性,這對於A股被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也起到關鍵作用。 同時,全球投資者的積極參與,也改變了A股市場結構,使之更為成熟,更偏向基本面驅動。長遠而言,這將對A股的良性發展起到非常積極作用。因此,滬港通對於中國內地金融市場的全球化不可或缺。

未來,更大發展空間

基於這些變化,我們注意到海外投資者加大了在A股市場的投資。九月末央行公佈的數據顯示,A股海外投資者持股較2016年同期同比增長了50%。但海外投資者僅持有A股市場很小的份額,其持股份額僅佔A股近9萬億美元市值的1.7%,未來仍有很大的增長空間和潛力。

隨著滬港通的順利運作,我們可以預見未來有更多發展的機會,期待更多樣化的産品類型在未來陸續融入全球實踐,推動中國內地金融市場的進一步全球化。

先鋒領航 林曉東

三年前的11月17日,滬港通正式起航。這不單單是A股市場開放的重大創新與突破,也是境內資本市場與境外接軌的標誌性一步。一方面,港股通可以讓內地的投資者參與香港市場股票,讓普通投資者的財富配置變得更加多元化、國際化。另一方面,滬股通也進一步鼓勵了海外資金進入A股,全球投資者也可以通過開放渠道,在有相關風險管理工具可用的情況下發掘更多境內投資機會。

過去,國際機構投資者對境內資本市場的投資基本是通過境外合格投資者(QFII)或者人民幣境外合格投資者(RQFII)的額度進行的,而三年前滬港通的設立則提供了更多一種途徑。三年來,在兩地監管機構為滬港通的順利開通和運作開展了大量監管合作、執法互助工作的基礎上,兩地資本市場的投資活動得以順利進行。滬港通讓投資者在“一幣連兩市”、不受換匯額度限制下,單獨清算、避免資本的大進大出的創新模式下,在“本地原則為本,主場規則優先”的監管前提下,進行安全、便利、高效的投資。

目前,先鋒領航通過多種渠道(包括通過“互聯互通”渠道超過10億美元,合計35億美元)長期佈局A股。

先鋒領航作為境外投資者,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了滬港通精巧的制度設計給投資者帶來的方便的創新。投資者對於創新機制越來越熟悉,即便在國際金融市場變幻莫測、A股也曾出現波動的時期,滬港通這座橋梁依然結實穩固,也有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受惠于這座橋梁提供的便利。三年前尚屬全新的資本市場雙向跨境資金流通模式,三年後已經獲得實踐層面上初步的成功。中國在過去幾年中一直致力於逐步打開內地資本市場,讓更多的境外資本和投資者參與其中。先鋒領航也相信,通過“互聯互通”等機制,這樣的發展趨勢還將繼續下去。

先鋒領航一直看好中國內地市場的未來發展,並積極致力於投資中國內地市場。自2009年起就開始服務中國內地的機構客戶;2015年4月份,先鋒領航獲得國家外匯管理局單次最大RQFII 額度(100 億元人民幣),一年後該額度調升至300億元,並於同年六月率先將A股納入旗下規模超過700億美元的全球新興市場指數基金,其中A股佔比5.6%。在過去的幾年,我們欣喜地看到中國的監管部門不斷推出以滬港通等為代表的多種創新機制,深化資本市場改革,讓中國的資本市場成為全球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中國資本市場的不斷發展于完善,我們堅信一定會有更多的國際投資者參與中國的A股市場,併為中國建設健康有序的資本市場貢獻自己的力量。

富達國際 阮劭龍

今年時值滬港通正式啟動三週年。滬港通的開通為海外投資者投資內地股票市場及內地投資者投資香港股票市場提供了良好的渠道。由於滬港通的成功試點,該機制在2016年底得以進一步延伸並推出深港通。在股票互通機制開通前,海外機構投資者僅能通過獲批的QFII和RQFII額度才能投資中國內地市場。

對於那些已通過QFII或RQFII投資中國內地市場的公司來説,當他們的投資需求超過了額度限制時,滬股通則為他們開通了另一條投資渠道。對新投資者而言,滬港通為其首次進入中國內地市場提供了有效的途徑。滬港通項目自身也在不斷改進以滿足投資者的需求。

滬港通是中國擴大金融及資本市場改革的重要環節。不能僅以每日的成交量衡量計劃的成功與否。這一計劃的推行解決了許多市場問題,例如使資産增值更清晰,同時讓個人和機構投資者更容易地參與市場購買證券,也增加了資産的流動性,方便不同市場調配資金。這也是促成MSCI納入A股的重要因素。滬港通已經成功地為雙方市場增加大量的投資收益,規模和整體市場成交量比較仍有增長空間,而且成交量會穩定成長。

富達管理 Christopher Seabolt

在滬港通尚未啟動時,總部在美國的Fidelity Management and Research Company(富達管理研究公司)主要是通過在香港聯交所上市的H股投資中國內地市場。我們立即就意識到,滬港通的開通,比起已有的境外投資者通道(即“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會使我們投資中國A股市場更具彈性。

在正式開通前夕的短短幾個月間,我們與香港及上海證券交易所、經紀商和託管商合力評估有關計劃,並且開發交易、清算和託管流程,讓我們得以參與其中。憑藉我們設于香港的交易部門、合規和運營支援團隊,我們做好充分準備,在2014年11月滬港通啟動當天即行參與。深港通在2016年啟動時,我們也同樣做好準備。滬港通及深港通所包含的A股具有代表性,基本能夠覆蓋A股市場。我們在A股的投資對我們的H股和離岸公司(包括美國)投資發揮了增益作用。MSCI基於滬港通及深港通的連通能力而決定把A股納入MSCI指數,由此可見,該計劃可能是境外投資者主要運用的機制之一。

個人投資者 黃偉強

對比以前,目前的理財和投資方式越來越多元化,市場上涌現了層出不窮的銀行和保險公司的理財産品、房地産、股票、期貨,也有年輕人喜歡的網店微商等等。但我認為,選擇股票投資作為一種資産增值的理財方式仍是不錯的途徑。特別是在2014年滬港通開通之後,大眾投資股票的渠道更加寬廣了,直接用人民幣就可投資一些在香港上市的優質公司和境內的稀缺品種,比如眾多的教育類、科技類公司等等。

我最初在深交所老五股(發展、萬科、金田、安達、原野)時代接觸股票,經歷過通宵排隊認股、2005至2008年大牛市的瘋狂與大熊市的煎熬、2015年異常波動的跌宕,也算是一個老股民了,成功説不上,經驗積累了不少。A股市場的對衝産品剛剛起步,對於大多數散戶來説可使用的工具還不多,從某種意義上講,A股仍是一個單邊市,所以對於金融産品豐富的海外市場,一直充滿著好奇。

2014年11月17日,盼望已久的日子終於到來,滬港通開通了,我們通過A股賬戶跟以前一樣的操作就可以買賣很多在香港上市的股票,這是一個全新的開始和嘗試。通過參加營業部的交流報告會等渠道,我逐步學習,了解到香港市場和境內股票市場的差異。香港市場的特徵是:機構投資交易者在香港市場佔比高,超過一半以上;這一點與境內以散戶為主的市場有著本質的區別。交易制度方面差異也很大:香港市場對符合規定的證券可實行有擔保的賣空,也不設漲跌停限制,T+0回轉交易的制度和境內的T+1制度很不同。反映在投資理念方面的差異是:香港市場以機構客戶為主,同一行業,同一公司海外投資者與內地投資者的看法差異很大,香港作為海外投資者組合的一部分,機構投資者們似乎更偏愛較大市值、行業龍頭企業等。

雖然是A股投資的老股民,但作為初次涉水港股通市場的新手,我明白道,要先認真了解市場,了解規則,選定業績優良的白馬股分批進場為操作原則。經過一段時間的操作,參加港股通交易以來也小有斬獲。相信隨著對香港市場的更深入了解,會找到更好的操作方法,充分享受市場互聯互通後帶來的投資機遇。

國泰君安 毛雲飛

2014年11月17日,滬港通正式啟動,標誌著中國內地資本市場對外開放邁出了又一個實質性步伐。作為一個從業人員,從備戰滬港通、迎接滬港通到推廣滬港通,在這三年的時間裏,真切感受到滬港通所帶來的改變。

滬港通因其開通便捷、符合境內投資者的交易習慣等優勢,深受投資者的青睞。在我們的工作中可以明顯感受到,符合適當性管理要求的投資者都非常樂意開通滬港通交易許可權。

過去投資者缺乏便捷的境外市場參與的渠道,滬港通作為境內市場對外開放的重要渠道,滿足了內地資金走出去的需求。最近兩年境外股票市場表現強勁,恒生指數不俗的表現吸引了不少境內投資者關注港股市場,滬港通逐步升溫。

與境內市場的投資者結構不同,香港市場的投資者多為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投資者熱情參與港股投資的過程中也在受到境外成熟市場投資理念潛移默化的影響,境內投資者越來越多的開始注意基本面及企業的長期價值。

滬港通不僅影響著境內個人投資者,也正在倒逼境內券商優化服務體系。滬港通是一次機遇,讓境內投資者了解海外市場、參與海外市場、擴大全球資産配置。投資者的這些需求,也在迫使券商加強海外市場研究能力,形成全球化運營能力。我們公司形成境內和香港研究團隊的融合機制,通力協作為兩地投資者提供更加豐富的研究成果。

另一方面,由於香港市場交易規則、投資者結構、投資理念以及上市公司資訊披露等都與內地市場迥異,投資者參與香港市場可能面臨更大的風險。為了保障投資者利益,對我們的投資者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自備戰滬港通以來,我們就深刻認識到投資者教育工作的重要性,針對港股通業務制定投資者教育制度線上線下協同進行投資者教育宣傳。公司官網、微信等媒體渠道均設有港股通投資者教育板塊,各營業部也長期擺放投教材料。同時,我們也攜手香港交易所、海外投資資訊商、買方研究機構等夥伴展開長期合作,舉辦港股通培訓。自滬港通正式啟動以來,我們平均每年舉辦1-2場全國性的港股通培訓,各分公司、營業部也會每年自行多場港股通投資者教育。

對中國內地資本市場而言,滬港通是中國資本市場融入全球資本市場的一個重要機會。而對於我們券商而言,唯有努力學習,深入理解市場,優化服務體系,重視投資者教育品質,才能把握住新時代的大機遇,行穩致遠。

個人投資者 王洪

2014年中國證監會與香港證監會聯合公告,滬港通下的股票交易於當年11月17日正式開通。當時我在A股已有數年投資經驗,對滬港通的開通充滿憧憬,因為通過和朋友的交流了解,大家對像內地高科技領域、網際網路企業的港股都很感興趣,但這類股票標的在A股中較為稀少。

滬港通開通消息發佈的當天,我就收到了國泰君安證券陸家嘴營業部客戶經理打來的電話。通過對新規則的學習,我了解了滬港通的基本交易規則和相關的費用以及可買賣標的。通過在營業部參加投資者教育培訓和對港股市場一段時間的觀察與研究,我開通了滬港通許可權。

我始終認為,機會和風險是相伴相隨的,更高的收益機會必將帶來更大的交易風險。若想真正在港股市場叱吒風雲,就要不斷的學習和了解港股市場的交易規則和標的特點。通過參加國泰君安證券的投教活動,我發現滬港通的交易規則和A股本身的交易規則還是區別很大的。比如港股通是T+0交易等等。通過熟練應用這些學習到的規則,我漸漸對港股市場和交易有了一些感覺。同時,我也在交易的過程中發現滬港通是有利於投資者的價值投資的,以前只能做A股,現在好的港股標的大家都能買了。

另一方面,香港的投資者也可以通過滬股通買A股,之前我在證券公司辦理業務,看到有位香港同胞要開A股,又要提供通行證又要提供當地派出所出具的居住證明,非常複雜。滬港通開通使得投資更加容易,我香港的朋友一直對A股中的大消費股票很感興趣,現在他可以通過滬港通更容易的對A股市場進行投資。我覺得滬港通的開通對兩地市場的融合起到了不可忽視的積極作用,也有利於我國股票市場更加專業化、國際化。

欣聞滬港通開通三年,感謝兩地的相關單位和部門對滬港通的順利開展付出的不懈努力,作為投資者,我對我國資本市場未來的發展充滿期待。

國信證券 劉玉三

不知不覺間,滬港通已經三歲了,回顧這三年以來,作為一線從業人員,我們始終堅持為投資者“開好戶、服好務”。由於內地和香港兩個市場的交易制度、參與主體等均有較大的差異,所以認真持續做好投資者教育和客戶適當性管理工作是公司港股通業務開展過程中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客戶權益保護的一個重要手段。

一方面,我們持續加強系統建設,將客戶適當性管理關鍵環節通過系統前端控制予以固化。證監會及滬深兩所適當性新規出臺後,國信證券及時修訂了公司的港股通客戶適當性管理細則,除準入資産的要求外,還將客戶風險承受能力測評結果和港股通業務知識測評結果作為客戶選擇的重要條件。另一方面,港股通交易許可權的申請開通及取消等全業務流程均可在公司網上營業廳及手機APP上完成,極大地方便適當的客戶及時開通交易許可權。

另一方面,我們始終認真做好投資者教育及服務,引導客戶理性參與港股通交易。國信證券成立了港股通業務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制定了明確的港股通投教工作計劃,製作港股通服務手冊、投教短片、折頁等各類投教素材,覆蓋公司線上線下渠道,並在每個分支機構設有至少2名港股通業務培訓講師,通過現場培訓、講解等方式向全體員工及客戶進行多方位宣傳。

2016年以來國信證券已累計發放港股通宣傳資料近20萬份,通過微信公眾號發送港股通投教文章70余篇,在各大媒體發表港股通業務宣傳稿10余篇,獲得大量轉載。在全國各地大中城市組織了多場“港股通”專題投教活動,邀請了香港交易所、當地證券業協會、國信香港公司資深投資顧問、國信經濟研究所首席分析師等專業人士為客戶講解港股通業務政策及交易規則、投資機會與風險,引導客戶理性參與港股通交易。

在接下來的工作中,國信證券會一如既往加大港股通客戶適當性管理和投資者教育及服務工作,為投資者提供更加高效、安全、便利的交易服務。

 

返 回

三年前的今天,滬港通大橋鳴鑼通車,上交所開啟了資本市場雙向開放的新時代。細數過往的每一個日子,恍若昨天,歷歷在目。

2012年之前,上交所國際化道路已探索多年,在交易設施互聯互通機制方面形成了一些初步設想。

2012年,在深圳一個小茶館裏,兩大交易所展開了“兩個股票市場間交易互聯互通”的智慧碰撞,播下了滬港通的種子。

2014年4月10日,李克強總理在博鰲亞洲論壇開幕式的主旨演講上,提出積極創造條件建立滬港通。

2014年11月17日,滬港通的開市銅鑼敲響,宣告內地與香港股票市場互聯互通的大門正式開啟。

100天,滬港通開戶數穩步攀升。滬股通投資人數迅速增加,北上資金持續流入;港股通交易人數不斷增加,南下資金穩步放大。

300天,交易所之間的合作進入深水區。2015年9月舉行的第七次中英財經對話明確,支援上海和倫敦兩地交易所開展滬倫通可行性研究;11月,上交所、德交所與中金所設立的合資公司中歐國際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開業。

一週歲,滬港通在運作上所表現出的“平穩”、“安全”,向世人證明了滬港通所開創的這種兩地協同監管、雙向、閉環運作、風險可控的資本市場開放模式,完全可行。

兩周歲,第八次中英財經對話宣佈“滬倫兩所關於滬倫通聯合可行性研究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雙方同意下一步開展相關操作性制度及安排的研究與準備”。

750天,上交所自信地大步走出海外。與境內兄弟交易所等組成聯合體,收購了巴基斯坦交易所40%的股權。

900天,上交所與哈薩克阿斯塔納國際金融中心管理局簽署合作投資協議,共同建設阿斯塔納國際交易所,上交所出資比例為25.1%。

900天,MSCI宣佈從2018年6月開始將A股納入其新興市場指數和全球基準指數,為我們進一步擴大市場開放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氛圍。

1000天,時光印證了這條互聯互通之路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三年來,滬港通累計交易額達6萬億元,日均成交額超過87億元,滬港通交易平穩運作。同時,我們自信地收穫了各方的讚許與肯定,上交所的國際影響力與日俱增,國際地位不斷提升。吳清理事長當選為世界交易所聯合會(WFE)主席,上交所成為我國首個加入聯合國可持續交易所倡議的證券交易所……經過20多年的發展,上交所和我國資本市場已經站到了世界資本市場大舞臺的中心位置,得到了全球資本市場同行的認可。
 

上交所移動App 隨時隨地掌握第一手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