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健增長見韌性,創新驅動啟新程——2022年科創板公司經營業績及板塊發展情況分析

時間: 2023-04-29

  2022年,科創板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積極踐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發揮制度優勢,激發市場活力。板塊公司既逆勢而上,克服各種不利因素影響,全年經營業績穩健增長,助力經濟大盤企穩回升;又順勢而為,在優勢領域不斷做大做強,助力關鍵産業鏈補短鍛長,夯實科技自立自強根基,形成推動高品質發展的強大動力。2022年板塊公司突破500家,整體營業收入首次突破萬億元,凈利潤首次突破千億元,研發投入首次突破千億元,初步呈現“硬科技”企業的活力與韌性。

  一、整體業績穩健增長,彰顯硬科技企業“成長的力量”

  2022年,科創板公司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分別突破萬億和千億,共計實現營業收入12,120.49億元,同比增長29%;實現歸母凈利潤1,135.89億元,同比增長6%;實現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母凈利潤907.81億元,同比增長9%。近7成公司營業收入增長,23家增幅翻番,4成公司營業收入超過10億元;超8成公司實現盈利,5成公司歸母凈利潤增長,49家公司增幅翻番。科創板全年營業收入的平均數由18.15億元上升至23.44億元,歸母凈利潤的平均數由2.08億元上升至2.20億元,穩中向好的趨勢顯著。以2019年為基數,科創板公司近3年營業收入和歸母凈利潤的複合增長率達到29%和56%,超3成公司連續3年凈利潤均實現正增長,94家公司歸母凈利潤複合增長率超過50%,為中國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科創板立足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服務於戰略新興産業和高新技術産業,積體電路、生物醫藥、新能源等先導産業集聚效應顯著,展現出較強增長勢頭。積體電路領域上市公司超過90家,涵蓋晶片設計、製造和封裝測試三大生産環節,並在半導體設備、材料等支撐領域也頗具亮點,形成協同發展的産業格局。晶圓代工龍頭中芯國際業績創歷史新高,營業收入和歸母凈利潤分別達到495.16億元和121.33億元;拓荊科技、盛美上海等5家半導體設備公司業績翻番,在手訂單穩步增長。新能源公司覆蓋光伏、風電、儲能、動力電池等産業鏈,依託技術優勢和規模優勢在行業高景氣背景下,業績增長亮眼,合計營業收入和歸母凈利潤分別為4,646.94億元和423.79億元,同比增長達到72%和112%,充分彰顯科創板綠色經濟的成長活力。

  2022年度,科創板特殊類型企業整體經營情況向好,9家上市時未盈利企業上市後首次實現扣非前後凈利潤均為正值,股票簡稱在年度報告披露後實現“摘U”。科創板48家上市時未盈利企業累計已有18家實現盈利、成功“摘U”。值得一提的是,19家採用第五套上市標準(無營業收入指標)的生物醫藥企業,14家已有産品獲批上市、11家營收突破1億元。

  二、研發投入持續加碼,助力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

  2022年,科創板公司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力度,帶動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升,全年合計投入研發金額1,284.68億元,同比增長28%,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平均為16%,同比提升3個百分點。其中,生物醫藥、積體電路等行業研發投入強度居前,海光資訊等69家公司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比例超過30%,天合光能等51家公司研發投入超過5億元。高水準的科研人才成為科創板公司最重要的資源,科創板目前已匯聚研發人員數量超過17萬人,超6成科創板公司的創始團隊為科學家、工程師等科研人才或行業專家,平均每家公司研發人員佔員工總數近3成,超3成公司人力投入回報率超過100%。

  在多個科技前沿領域,科創板公司錨定國際先進水準,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快創新成果轉換,勇當科技自立自強“排頭兵”。2022年新增智慧財産權43,007項。其中,發明專利13,758項,平均每家公司擁有發明專利達到152項,90家次公司牽頭或者參與項目曾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等重大獎項。高端裝備企業築牢“製造強國”根基,鐵建重工自主研發超大直徑豎井鑽機,為高難精尖地下工程打造“鋼筋鐵骨”;中控技術賦能高端“智”造,發佈重磅技術i-OMC,將工業流程的“自主運作”逐步變為現實。創新藥企堅持源頭創新,艾力斯的肺癌靶向藥伏美替尼進入臨床3期,邁威生物針對類風濕關節炎的阿達木單抗生物類似藥君邁康獲批上市,澤璟制藥的重組人凝血酶産品已成為中國首個完成3期臨床研究並提交上市許可申請的生物止血材料産品,充分彰顯民族藥企的使命擔當。

  三、龍頭公司示範效應凸顯,專精特新企業迸發活力

  科創50指數匯聚科技龍頭,彰顯“中堅”力量,合計實現營業收入6,105.82億元,歸母凈利潤713.50億元,佔板塊整體營業收入的50%和整體凈利潤的63%,營業收入和歸母凈利潤均同比增長44%,成為板塊增長的“壓艙石”。科創板央企國企發揮示範引領作用,推動産業發展向高端邁進,時代電氣、鐵建重工等10家科創板製造業國企入選創建世界一流示範企業和專精特新示範企業“雙示範”企業名單,涵蓋先進軌道交通、新能源電力設備、關鍵戰略材料等多個製造業細分領域的龍頭。“雙示範”企業充分發揮“排頭兵”作用,2022年度合計實現營業收入490.00億元、歸母凈利潤54.95億元,同比增長17%和46%。

  與此同時,科創板持續打造“小巨人”矩陣,加快培育細分領域的隱形冠軍。截至目前,共有256家科創板公司入選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錄,35家科創板公司獲評製造業“單項冠軍示範企業”,35家科創板公司的産品獲評“單項冠軍産品”,合計佔科創板上市公司總數的55%。上述企業2022年收入規模快速增長,合計實現營業收入7,137.54億元,同比增長35%;合計實現歸母凈利潤681.87億元,48家公司凈利潤增幅超過50%。“小巨人”企業踐行創新驅動戰略,聚焦産業鏈強鏈補鏈延鏈,安集科技、綠的諧波等多家公司在關鍵環節自主化上實現重大突破,加快填補國內空白,有力推動我國産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

  四、依託多元化創新制度,打造服務科技創新的良好市場生態

  科創板公司通過再融資、股權激勵、詢價轉讓和做市商等創新制度,積聚人才、資金等實現創新發展所需的關鍵性資源。截至2023年第一季度末,共有137家科創板公司發佈154單再融資方案,合計擬募集資金約2,304.56億元。光伏龍頭晶科能源融資100億元用於年産11GW高效電池生産線、年産8吉瓦高自動化光伏組件生産線等項目,擴大硅棒、電池片、組件等優質産品相應産能,助力公司鞏固行業領先地位。

  此外,越來越多的科創板公司通過常態化的股權激勵機制留住、吸引和激勵人才,對激勵科研人員投身技術創新發揮了積極作用。截至2023年第一季度末,共有307家科創公司推出414單股權激勵計劃,板塊覆蓋率超6成,涉及員工近8萬人。樂鑫科技、光峰科技已分別實施6期和4期股權激勵;瀾起科技等11家公司激勵對象佔員工總數90%以上,基本實現全員持股。

  詢價轉讓機制持續發力,促進早期投資人與長期投資者有序“接力”。截至2023年第一季度末,共有34家科創板公司的58批股東完成詢價轉讓,總成交額達271.41億元,有效緩解風險資本退出對二級市場帶來的衝擊。同時,科創板引入做市商機制,做市股票有序擴容,科創板股票流動性得到顯著提升。目前共有14家科創板做市商合計完成227隻股票備案,覆蓋139隻科創板股票,約佔科創板股票總數的27%。其中,西部超導、滬硅産業、中控技術均獲5家券商同時做市,市場活躍度和定價效率得到明顯提升。

  五、積極踐行ESG理念,推進産業結構綠色轉型

  科創板公司積極踐行ESG理念,努力做到環保與發展、科技與綠色雙管齊下,推進産業結構綠色轉型。本年度,在所有科創板公司年度報告專節披露ESG相關資訊的基礎上,逾130家公司單獨編制併發布社會責任報告或ESG報告,圖文並茂、可讀性強。大全能源、天合光能等13家光伏産業鏈公司持續賦能光伏産業綠色化、數字化轉型升級,建立數字化採購、製造、銷售體系,打造可複製、可重用、可協同的平臺,全年實現營業收入和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102%和176%;天能股份、容百科技等17家動力電池公司共同打造創新、綠色、生態化的迴圈産業鏈,聚焦電池拆解、回收、利用等業務領域,最大限度使用清潔能源替代傳統能源,全年實現營業收入和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75%和51%。

  科創板公司從環境、社會、治理和資訊披露等多個方面積極開展ESG實踐,彰顯硬科技企業責任擔當。在環境保護方面,多家科創板公司加強綠色技術創新實踐,超7成公司自願披露資源能耗及排放物資訊,超6成公司披露碳減排的措施及效果。滬硅産業採用廢熱回收系統降低能源消耗,由熱回收冷水機組回收的熱量總計約 2400 萬千瓦時,相當於風冷熱泵節省用電約 800 萬千瓦時;時代電氣工業固體廢物主要為氟化鈣污泥,作為制磚輔料交由具有相應資質的磚廠生産制磚,2022 年處置量為1,453.57 噸,有效減少污泥對環境的影響。在社會責任方面,科創板公司聚焦戰略安全、産業引領、鄉村振興、公益慈善等一系列重點領域,合計捐款捐物超過1.29億元,推動經濟社會環境綜合價值提升。金山辦公賦能中小企業,成立“金山辦公中小企業全國總部”,滿足中小企業遠端協作等實際需求,打造“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應用平臺”。在公司治理方面,多家公司高度重視ESG相關制度建設,將ESG要素納入公司治理與戰略規劃中,設立ESG管治架構、成立ESG委員會、制定ESG方針,探索ESG成為公司高品質發展的實現路徑。

  六、投資者結構持續優化,國際化水準進一步提升

  總體看,科創板公司機構股東數量和持股比例穩步上升,投資者結構持續優化。截至2023年第一季度末,科創板公司的專業機構投資者活躍賬戶數超過5.7萬戶,同比增長5.8%;專業機構投資者持倉佔比約4成,全年交易額佔比過半。絕大部分科創板公司流通股東包含基金股東,以積體電路、新能源、航空航太為代表的“硬科技”産業鏈公司最受基金青睞。科創50ETF份額及規模持續增長,僅2年多時間即快速成為A股市場第四大寬基指數ETF。

  同時,科創板的國際吸引力和影響力持續提升。截至目前,已有214隻科創板股票進入滬股通標的、67隻科創板股票被納入明晟(MSCI)、富時羅素、標普核心指數體系。隨著外資投資科創板渠道進一步拓寬,外資持股規模與覆蓋面不斷提高。已有13隻科創50ETF産品在境外多地上市,合計規模約為25億元,為海外投資者開闢了投資科創板的新通道。科創板公司通過境外發行GDR的方式主動走進國際投資者視野,打通國際國內雙重融資渠道。杭可科技、中控技術已完成GDR發行,分別募資1.73億美元、5.65億美元;另有5家科創板公司也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劃發行GDR進行融資。

  七、增持回購傳遞發展信心,高水準分紅共用發展碩果

  科創板公司在有效發展主營業務的同時,也積極通過股份增持、回購等方式向投資者傳遞發展信心。2022年,共有46家公司發佈增持計劃,計劃增持金額上限為12.70億元;共有85家公司發佈回購方案,涉及金額83.84億元。同時,科創板公司現金分紅水準再上新臺階,2022年度共有334家公司推出現金分紅方案,總額317.71億元,228家公司現金分紅比例超過30%,數量、規模均同比提升。其中,77家公司現金分紅金額超過1億元。中國通號、傳音控股、天合光能分紅金額分別達到18.00億元、14.47億元、10.39億元。

  除此之外,科創板公司持續加強與投資者之間的資訊渠道建設,著力提高投資者關係管理理念及水準。2022年年度報告披露期間,科創板繼續推行業績説明會全覆蓋,董事長、總經理等科創板公司主要負責人通過網路直播等方式與投資者面對面深入交流;年度報告呈現方式也不斷豐富,超5成公司採用長圖文、短視頻等形式展現年度報告資訊,增強可讀性。

  八、2023年第一季度經營企穩回升,多舉措積蓄增長潛能

  穩增長、穩經濟政策舉措靠前發力,供需兩端持續改善,經濟發展呈現回升向好態勢,經濟運作實現良好開局,帶動科創板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實現經營業績“開門穩”。除中芯國際、百濟神州和諾誠健華3家多地上市紅籌企業外,科創板近6成公司第一季度收入同比增長,42家公司營業收入增幅超過100%;超4成公司第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72家公司歸母凈利潤增幅超過100%,充分展現科技創新企業的成長性。值得注意的是,儲能、鐳射器等細分行業表現突出,所在行業第一季度營業收入同比增幅達81%和56%;光伏領域龍頭公司盈利增長強勁,天合光能、晶科能源第一季度凈利潤均超過15億元,同比增幅分別達225%和313%。

  在平穩起步的同時,科創板公司繼續深耕主業,通過抓訂單、重研發、促投資,為全年業績增長蓄能。訂單方面,科創板公司第一季度披露的新增重大訂單金額已超過160億元。其中,軌道交通領域新簽訂單總額達62億元,光伏領域新簽訂單總額達49億元。研發方面,科創板公司第一季度合計研發投入為244.35億元,同比增長6%,其中26家公司創新産品研發取得積極進展,有望形成新的收入增長點。如,納微科技的STS0100核酸合成儀是公司在核酸合成環節的首款産品,君實生物、迪哲醫藥、海創藥業等創新藥企均遞交了新藥或新適應症上市申請。投資方面,科創板公司加大擴産增效力度,第一季度購置固定資産、無形資産合計支出445.57億元,同比增長27%,7家科創板公司與各級地方政府簽訂重大投資協議,合計擬投資金額達126億元,為拉動內需、穩定經濟增長提供支撐。

  當前,中國經濟整體好轉,為科創板公司高品質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與此同時,受行業發展週期、市場競爭等因素影響,板塊業績有所分化,部分科創板公司受市場需求波動、研發投入加大、計提股份支付費用等多重因素影響,經營業績承壓。剔除未盈利上市企業後,2022年度科創板53家公司出現虧損,48家公司凈利潤下滑幅度超過50%。鋻於上市條件多元化,包容性更強,科技創新企業業務模式新、經營規模小等特點,部分科創板公司業績容易受到波動。如,創新藥等研發導向型企業還處於産品研發或推廣階段,未形成穩定盈利來源;由於經營規模較小,科創企業業績對股份支付、原材料價格波動等情形較為敏感。

  下一步,上交所將堅守科創板定位,緊扣高品質發展主線,密切跟蹤科創板公司經營業績變化,深入推進“開門辦審核、開門辦監管和開門辦服務”,支援科創板公司加大研發投入、加速技術迭代、加快産業升級,推動科技-産業-資本良性迴圈,乘勢而上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更好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現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