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證券交易所服務熱線:400-8888-400 APP下載 微網志微信 English

      展開導航功能表
      上交所發佈
      上交所移動App

        

      《證券法苑》內幕交易、操縱市場民事賠償制度專題徵稿啟事

        內幕交易、操縱市場民事賠償制度是證券法實施中的難點問題,也是司法實踐中一塊“硬骨頭”。為進一步落實依法從嚴打擊證券違法活動要求,推動各界深入研究內幕交易、操縱市場民事賠償制度中的重難點問題,《證券法苑》(CSSCI來源集刊)設立內幕交易、操縱市場民事賠償制度專題,面向海內外理論界、實務界的專家學者誠征佳作,並將擇優刊出。現就徵稿相關事項説明如下。

        一、選題範圍

        內幕交易、操縱市場與虛假陳述都是典型的證券侵權行為。但是內幕交易、操縱市場與虛假陳述行為的追責邏輯各有異同,內幕交易、操縱市場民事賠償的基本法理、構成要件和實施路徑有待進一步甄別討論。建議以內幕交易、操縱市場民事賠償制度為主題,採用比較研究、實證研究、案例分析等方法,進行充分、深入的研究論證。參考選題方向和選題説明如下(可不受此限):

        (一)民事賠償責任制度適用範圍

        2019年修訂的《證券法》完善了內幕資訊和操縱行為的類型,進一步強調了內幕交易、利用未公開資訊交易、操縱市場的民事賠償責任,但並未作出進一步細化規定。除法律規定的內幕交易、操縱市場類型外,境內外市場出現了哪些新型的違規行為,內幕資訊與重大事件是何種關係,利用未公開資訊交易行為是否應比照內幕交易建立相應的民事賠償制度。操縱市場是否限于二級市場交易違法行為,操縱一級市場公開發行價格可否適用相關責任制度。證券市場做市交易、做空交易、未通過公開市場的定向增發、大宗交易、協議交易中的違規行為如何承擔民事責任。涉及銀行間市場債券交易或者期貨和衍生品交易的跨市場違法違規行為如何適用。

        (二)民事賠償責任制度基礎理論

        與虛假陳述相比,內幕交易有無産生扭曲市場或交易偏離的效果,內幕交易者是否存在市場欺詐,公眾投資者與內幕資訊交易者之間是否存在交易信賴。為維護整體公平交易的法益,證券內幕交易民事賠償的計算方式,應以懲罰被告為原則還是以填補原告損失為基礎,司法解釋能否設置懲罰性的損失計算方法。

        操縱證券市場者通過交易策略影響特定證券的市場價格,從而誤導或者扭曲投資者的投資決策,與虛假陳述行為是否具有相同的欺詐本質。對於公開市場中的操縱行為,是否當然適用欺詐市場理論、推定存在信賴關係並適用損失填補規則。如何在內幕交易及市場操縱民事案例中落實《證券法》關於民事賠償責任優先的規定,確立體系化、機制性的證券民事賠償“先賠後繳”原則。

        (三)民事賠償責任主體及分配規則問題

        民事責任分配原則與當事人行為和角色作用等密切關聯。內幕交易中的內幕資訊知情人是對公司負有信義義務或保密義務的內部和外部人士,但多層傳遞型內幕交易的違法責任主體範圍如何確定;內幕資訊接收者責任是否以內幕知情人的責任為先決條件;與內幕交易“同期”反向交易人應當如何確定。除直接實施操縱行為者外,幫助、教唆、實質性協助操縱市場的行為是否承擔同等民事責任,如何區分主犯與從犯的責任。

        (四)違法行為證明及主觀過錯認定問題

        內幕交易方面,在無法判斷內幕資訊知情人通過洩露內幕資訊獲得“直接或間接的個人利益”時,如何建立個人利益測試規則;僅存在過失的內幕資訊洩露者是否構成違法,如何認定內幕資訊洩露者具有背離普通注意標準的重大過失。操縱市場方面,是否應將“操縱”解釋為“故意”而不包含“過失”;如能證明自己善意或者不知情,是否可以減輕或免除責任;在程式化交易等情形下,風控體系缺漏可能産生大量成交訂單並顯著影響交易價量,此時應如何認定主觀過錯狀態。另外,資訊型操縱與虛假陳述行為競合時,應當如何追究違法責任。

        (五)民事賠償責任制度的因果關係問題

        內幕交易、操縱市場民事賠償是否也要適用雙重因果關係,與虛假陳述民事賠償有何不同。內幕交易、操縱市場民事賠償中因果關係是否也要建立一定的推定原則,如投資者在操縱行為影響期間內實施交易,是否就推定存在交易因果關係。因果關係確立有哪些除外情形,如資訊型操縱中投資者在虛假資訊披露後再交易標的證券、內幕交易中內幕資訊已經洩露並影響了證券價格等是否屬於阻卻情況。

        (六)民事賠償責任的損失確認問題

        內幕交易、操縱市場的損失計算是否應當與虛假陳述保持一致,是否需要雙向軋差計算損失,需要扣除哪些系統風險因素。在適用損失填補規則情形中,如何確定真實市場價格,鼓勵對金融工具定價、金融模型開發提供跨學科的實證研究。同時,就法院依職權或當事人依申請委託第三方機構提供審判核定方法,如何進一步明確其合法性,並提升其合理性與規範性。

        二、截稿時間

        2023年10月31日。

        三、投稿要求

        1.論文應當立論科學、論據充足、論證嚴密、層次清晰、語言流暢,建議針對上述主題做“小而精”、切勿“大而全”的論述,尤其歡迎貼近市場脈搏、具有學術深度和實踐應用價值的文章。稿件篇幅以1.5萬字左右為宜,特別優秀稿件不限。

        2.投稿請發送至zqfy@sse.com.cn。所有投稿應符合國家著作權法相關規定、公認學術規範和本刊《編輯體例》要求(詳見上交所官方網站http://www.sse.com.cn/“關於”/“刊物”/“證券法苑”欄目或《證券法苑》圖書)。

        3.本刊實行匿名審稿制度,請將作者簡介(姓名、出生年月、工作單位、學位、職稱、研究成果等)、通訊方式(地址、郵編、電話、電子信箱等)和基金項目等資訊,另頁單獨註明,正文中不要出現任何個人資訊。

        4.本刊編輯部對擬用稿件有權修改、精簡或者刪減。所刊文章,均不代表上海證券交易所觀點,文責由作者自負。除作者特別説明外,其文章均為其個人觀點,與其所在單位、職務無關。

        5.向本刊投稿即視為授權本刊將稿件納入《中國學術期刊網路出版總庫》及CNKI系列數據庫、“北大法寶”(北大法律資訊網)期刊數據庫、萬方數據庫等本刊確定的學術資源數據庫以及本所官方網站,本刊支付給作者的稿酬已包含上述數據庫著作權使用費。如有異議,請來稿時註明,本刊將做適當處理。

        6.聯繫人:

        上海證券交易所法律事務部

        宋 瀾  電話:021-68602679;

        姜沅伯  電話:021-68602370。